【文字解讀】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重慶市大足區水網建設規劃 (2021—2035)》的通知
《重慶市大足區水網建設規劃(2021—2035)》的政策解讀
?
2025年4月,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重慶市大足區水網建設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什么是水網??
水網是以自然河湖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節點,智慧調控為手段,集水資源優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系統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系。包括國家骨干網、省級水網、市級水網和縣級水網四個層級,各層級之間通過互聯互通、合理銜接,形成城鄉一體、互聯互通的水網體系,主要解決本行政區的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態環境保護等水利服務保障問題。當前,水利部門正在推進四級水網的協同建設,加強各層級水網之間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水網工程的整體效益。
二、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完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統籌解決大足區面臨的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新階段大足區水利高質量發展,依據《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重慶市水網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結合大足區情水情,特編制《重慶市大足區水網建設規劃》,規劃年限為2021—2035年,展望至2050年。
三、規劃目標是什么?
到2035年,基本建成與大足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均衡立體的水資源配置、安全韌性的流域防洪減災、山水融合的水生態保護治理、“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完備的大足現代水網,全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四、重點任務是什么?
優化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在生活、農業、工業等領域,嚴格節水控水和實施非常規水利用;通過加快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小型引調水、農村供水保障等水利工程,完善水資源調配網絡,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
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通過實施重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溝治理,以及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防洪管控、完善洪水測報體系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確保防洪能力全面達標。
構建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通過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河流生態廊道建設,加強河湖岸線空間管控,保證生態流量下泄,開展水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等措施,實現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健康穩定。
提升水網數字化智慧化水平:依托市級平臺,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數字孿生水網,實現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調配等核心調控業務“四預”功能需求,提升水網數字化智慧化水平。
提升水網現代化管理水平:通過加強涉水管理,完善水網工程運行調度及管護機制,創新水網建設投融資機制,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等措施,全面提升大足水網現代化管理水平。
五、大足水網怎么布局?
圍繞國家和重慶市重大戰略部署,立足大足區“一中心四組團,兩軸線多節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架構,以及重慶水網“一干多支、一核多點、三塔五引、多源互濟”的總體布局,加快構建“四河一網、一心多點、內調外引”的大足水網布局。
四河一網。“四河”指瀨溪河、窟窿河、淮遠河、太平河等4條重要河流;“一網”為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長征渠引水工程及其先導工程和玉灘大灌區等構成的骨干輸水通道。
一心多點。“一心”是指大足區的核心水源—玉灘大型水庫;“多點”是指四河以外其他河流水系及中小型水庫、閘壩、塘堰等,是水網的重要節點。
內調外引。是指以本地水資源為基礎,以區外引調水為補充,通過水網工程建設,實現水資源、防洪減災及水生態用水的高效靈活調度。
四河一網一心,構成大足內調外引、多源調控的水網主骨架,為大足水網之綱;依托主骨架,實施防洪、引調水、灌區等連通工程建設,織密水網之目;在此基礎上,開展水庫、塘堰、水閘除險加固和新建、改造等,打牢水網之結。
六、實施保障舉措是什么?
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保障規劃落地實施: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水網建設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水網建設的工作要求,把加強水網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大足區水網規劃實施的各方面全過程,完善上下貫通、密切協作、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形成逐級落實推動水網建設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強組織實施。建立由區政府統籌、區水利局負總責,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的工作推進機制,細化工作安排、明確職責分工、強化部門聯動和上下協同,形成水網建設工作合力。做好項目前期,夯實項目儲備。加強規劃目標指標實施進展監測和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跟蹤,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對規劃及重大項目做適當調整。
????三是加強要素保障。各有關部門以水網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完善配套政策,加強在資金、土地等方面的要素保障。積極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大各級財政對水網建設的投入,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加強水利與金融機構合作,推進建立長效、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保障水網建設資金需求。加強水網建設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充分銜接,預留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空間,優先保障納入國家和重慶市重大項目清單的工程用地需求。
網站專欄


















